当前位置: 首页 >> 策略经营 >

传承发展岭南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大湾区非遗产业发展丨理论

时间:2023-07-07 16:52:55

文/张利霞


(相关资料图)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塑造湾区人文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共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发挥粤港澳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优势,联合开展跨界重大文化遗产保护”。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要以十大领域的新突破,带动全局全面跃升,其中一大突破,就是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必须举全省之力办好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件大事,包括建设好“人文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粤剧粤曲、灰塑砖雕、潮州刺绣、西关打铜、肇庆端砚等极具岭南文化特色的非遗项目频繁地进入普通民众的视野,如何将一个个非遗项目进行产业化,成为促进大湾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这就需要发挥粤港澳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优势,坚持协同保护发展理念,加强湾区非遗产业的联系,在科学发展规划、法律政策制定、专业人才培养、助推乡村振兴等方面探寻湾区非遗协同保护的新路径,更充分地实践“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推动建设更多非遗品牌、非遗街区、非遗特色小镇,强化非遗产业对湾区文化产业的引导和支撑作用,提升非遗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发展及人文湾区建设,彰显独特文化魅力,共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坚定文化自信。

大湾区非遗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地方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非遗项目的保护与开发,逐渐形成了分级分类管理的非遗项目保护制度体系,极大地推动了非遗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粤港澳三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历史沿革和发展程度,大湾区非遗产业发展面临一些问题。

第一,非遗项目分布散。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一方面,大湾区的非遗项目在区内分布散,仅靠自身的发展和传承很难拥有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每项非遗项目的发展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且自身的造血功能弱,如果政府、社会、专家没有根据其特点进行规划和引导,很难融入市场进而发展壮大。

第二,保护和传承人才匮乏。大湾区文化资源丰富,非遗项目总量大,类型多样,非遗项目行业跨度较大,需要大量具备不同技术技能的高层次复合型非遗保护人才。但非遗项目有百分之七十是在乡村,大多数是传统的家族传承、师徒传授,传承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能力,难以适应市场需求。而且由于非遗行业经济效益不明显、从事该行业的人才薪酬待遇不高等原因,导致愿意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才严重不足,许多精湛的技艺后继乏人,面临失传,非遗文化保护领域人才培养支持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三,对非遗保护的政策体系亟须完善。经过近些年的宣传和推动,非遗保护理念可以说是深入人心,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形势的整体变迁,部分地区的非遗保护和发展相关政策不够完善,三地在非遗保护工作方面缺乏足够的对接互动平台和相应的协调机制,非遗传承人及非遗保护工作人员相互之间的交流较少,没有形成完善的资源优势互补,对非遗的管理、保护、发展等方面缺乏配套的法律政策,难以形成非遗产业集聚发展效应。

统筹推进大湾区非遗产业发展

为进一步推进大湾区非遗产业发展,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对非遗的知识产权保护。非遗既是文化,又是产业;既是传统,又是时尚。因此,各级政府要综合运用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地理标志等各种手段,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明确界定公共成果与独创成果,完善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在非遗法与知识产权法基础上,制定各类更为具体的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非遗项目各利益相关主体的权益,以免传承人与开发企业之间产生纠纷等。推进非遗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普法宣传,提升全社会特别是非遗项目集中的地区、非遗行业及从业者对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

第二,加大非遗专业化人才培养力度。非遗人才的培养是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推手。由于政府、高校、行业、企业联动不足,非遗产业缺乏充足的从业人员,导致创新性发展能力不足。而且目前现有的一部分从业人员不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非遗文化产业化的发展。要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推动传统传承方式和现代教育体系相结合,创新传承人培养方式。加快发展非遗保护传承所需的新兴和紧缺专业,健全专业动态调整的机制以及招生就业与专业设置联动机制。因此,政府要积极与高校、行业和企业联动,加强非遗技艺专业建设,强化相关职业教育。同时,还必须积极推进人才资源信息互动和学术交流活动,加强湾区高校和科研机构在非遗文化发展方面的合作。

第三,支持开展以非遗项目为抓手的乡村振兴工作。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非遗项目保存在传统乡村。要激发传承人传承技艺、融入市场的积极性,让非遗走进大众生活助力乡村振兴。一方面,主动挖掘农村和民族地区非遗项目,政府通过牵线、规划和直接扶持等方式大力打造文旅产业,销售村民自己生产的非遗产品,带动当地百姓就地就近就业,带领村民致富。另一方面,发达地区非遗项目可以通过传授技艺给落后地区,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在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降低非遗文化企业的生产成本,这也为文化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发展机遇。因此,湾区非遗保护工作需进一步科学规划,统筹好人文湾区发展的大局,重点聚焦打造湾区文化品牌,助推湾区乡村振兴工作。

第四,加强人文湾区建设,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文化企业提供精神产品,传播思想信息,担负文化传承使命。在借助非遗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过程中,不能过度商业化开发非遗项目,过度商业化开发只会让非遗变庸俗、变浮躁,缺乏市场竞争力。必须强调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平衡,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够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才是对非遗文化的尊重,非遗项目才能够可持续良性发展。

(作者系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讲师)

注:本文系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共建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岭南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探索”阶段性成果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张齐 王隽杰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东方游戏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