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茶的地方品味江湖。中国人的生活,常入茶海沉浮。繁花柳絮的京城之春,最宜配上一份黔茶的婉转清扬,今日探京城新派黔茶空间“一亩茶舍”,请君入舍品黔茶一杯。
“从茶里能感受到最天然的贵州,爱上它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首都一亩闲地,黔茶请君入舍。同另外2000多万人同在北京快节奏的生活工作,最渴望陶渊明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闲暇时,能到邹裕波的“一亩茶舍”品一杯恰好的茶,闹中取静享受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时间,正是768文创产业园白领们小确幸的乐事。
可持续景观、亲自然设计、低影响开发……从清华毕业后,邹裕波多年来致力于健康社区、园区与生态城市的设计和落地,开创性构建的国内可持续雨水花园设计理念及延展体系让他始终走在中国景观设计的先锋之列。当自己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己任的信念与时代追求生态健康的需求不谋而合,他说“是家乡贵州,带给自己来自大山的、朴实自然的自信。”
“小时候,奶奶总用火炉旁的热茶橘子招呼客人,一明一暗的炉火,清亮的茶汤,不论对王侯将相还是贩夫走卒都是一样温暖”。在石阡与仡佬族的苔茶手艺人结下的不解之缘,激发起邹裕波对推广黔茶的热情,在768的园区里打造出了以茶舒心、以茶会友、以茶识黔的一亩三分地。“一亩茶舍”的设计是颇有邹氏景观设计风格的,因地就势中充满对自然的致敬和感恩,浑然天成里暗含点睛的几处关键设计,不仅后期维护成本低廉,景观皮实自在地成长,又有细腻品玩的意趣。
茶里总有流动的诗意,在明媚的春光中,看云雾升茶盖,山川入杯盏……邹裕波经营茶舍也在“为”与“无为”间动态平衡。场景虽是固定的,但具体坐哪是客人可以定的。室内,被家长带来做作业的孩子与邻桌电脑办公的打工人保持着图书馆式的礼貌谦和。外面开阔的庭院可以是知乎刘看山的入职纪念会场,也可以成为孩子们的拓印艺术课堂,甚至可以是最风雅的商务路演客厅。营业时间已到,略耽搁些,店长也会添上温暖的茶汤。周到,自在,如亲似友。
“每年我都会回到贵州,严格地挑茶选品。”虽然有咖啡、软饮、茶点,但贵州茶始终是“一亩茶舍”最核心的产品。在不同时节喝到的各色黔茶里,有邹裕波对推广黔茶的热爱、有把客人当朋友所建立起的信任、有对品控和服务的严格要求、有多年积累下的行业供应链和人脉。
文创园的上班族,周边的家长,打工的学生……经过专业培训的店员偶尔冲泡新茶吸引消费者试茶,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可以促进消费者下单、加单。新客变熟客,慢慢成为公众号上更像茶友的粉丝。在会员群、朋友圈等线上社交平台上进行活动预热,同时通过会员社交分享裂变,吸引更多新用户进来,实现引流拉新。别人管这个叫“私域”,但邹式思维觉得“只要你做得好,人家就愿意相信你。你得为这份相信带有羞耻感、责任感和担当。确认了这件事,你就不会产生‘割韭菜’的想法,就会开始去种树,并提供树木可以健康生长的土壤。”不仅要去不断变换花样和创造内容,同时得寻找各种货真价实的产品,独特新颖、情感共鸣、价值创造的体验维度下,产品性价比、品质特殊性、服务效率是真正的竞争法宝。
“标准化、产业化、工业化与传统手工匠人制茶并不矛盾,推广黔茶的探索还在继续。”邹裕波以茶空间为载体,塑造以人为本的消费者体验,探索出黔茶进京的经典样本。如今,贵州正牢牢抓住新国发2号文件赋予贵州茶产业的新机遇,不断注重内功的锤炼,继续夯实自己的品牌竞争壁垒,在企业家推广者们寻求产品、运营、管理等方面持续突破的同时,擦亮“干净茶”招牌,丰富“健康茶”厚度,以黔茶出山,必将在市场规模超过千亿的茶赛道跑出“贵州加速度”。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漆云
编辑 何涛
二审 杨韬
三审 刘丹
Copyright © 2015-2022 东方游戏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